無意間發現這件作品,原本覺得很漂亮,仔細去了解之後,發現這些都是用「面膜」為材料製作的,覺得很特別!
徐薇蕙出生於台灣桃園,她大學在台灣就讀於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現今的新竹教育大學)。2004年她到美國喬治亞州的莎凡納藝術學院攻讀藝術創作碩士繪畫系,之後她又到美國密西根州的克連布魯克藝術學院攻讀另一個藝術創作碩士纖維系,她目前在台灣居住及工作。
由於從小皮膚黝黑,常被嘲笑為醜小鴨,這股自卑感帶給我深入的思考,到底美麗是什麼?一白真能遮三醜嗎?如今化妝保養品科技,已能透過面膜,造就女性的肌膚更白皙,並同時標榜能抗衰老、防皺等功能,「面膜」可說是現代女性用來保養美麗面容的必備品,表面上雖只是一種怕老防醜的敷臉物品,它直接對付的其實是女人內心的恐懼。
當面膜成為我創作媒材時,它是我很個人的生活經驗表現,也探討普遍存在的時間與生命間的議題,同時也象徵生命的矛盾與脆弱,以及人性抑鬱的一面。我刻意將數百數千張面膜扭曲,做出皺眉、吶喊、焦慮、痛苦等表情,再將它們黏著串連,暗喻著我內心潛在的恐懼與掙扎。硬化後的面膜表面乍看之下像是柔軟的蕾絲,實則暗喻個人的負面情緒; 而在美麗的外表下,也隱藏著痛苦和憂慮。
俗話說: 「女人的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我經常思考,身為一個女性,外在真的如此重要嗎? 女人真的需要這些華貴的衣服、 高跟鞋、 皮包來裝飾自己嗎?
我用面膜製作成女性實體大小的洋裝、高跟鞋和皮包等配件,一張張恐懼的臉孔隱喻著我對女性外在的焦慮,透過攝影和行為表演藝術的方式,記錄並表達我以自己身體有意識、無意識地與這些面膜雕塑的對話,也藉此諷刺這些用來裝扮女性外在的洋裝、高跟鞋和皮包等變成了一種偽裝跟掩飾罷了!我還試著站在女性跟男性的角度去射擊這些面膜雕塑。我質疑這些敷淺、脆弱的外在能維持多久。
看到這些作品都是用面膜做的,覺得很奇妙,也不知道要用多少片面膜,而這些面膜串連的形狀,給人一種柔軟(軟弱)、擠壓等等,而且藝術家呈現的方法、打光很有意思,影子跟空間給人一種意象。除了面膜系列的作品,還有〈游擊女孩〉,以及運用布製作的作品,有種利用這種柔軟的特性,述說女性的刻板印象;每個看起來像是以前會玩的軍人迷你公仔、玩具,但她卻是粉紅色,而且都是女生,從這些作品來看,身為女生,徐薇蕙很關心社會給我們的女性的位置、印象,還有那些無法脫離的束縛。
而她的作品以複合媒材和裝置藝術為主,並與攝影與行為表演結合,她的作品曾經於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及義大利的美術館、畫廊和替代空間展出。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